55世纪官方网站 - - MBA智库百科 - 百度文库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55世纪官方网站

这名技能点满 的南昌社区民警 是如何拉近警民关系的?******

  1月10日警察节当天,陈国才深入社区走访 ,与居民交流 。 姜涛 摄

  中新网南昌1月10日电 题:这名技能点满的南昌社区民警是如何拉近警民关系的 ?

  中新网记者 姜涛

  绑着绳子从17楼跳下营救16楼轻生青少年 、用扫把制服持刀吸毒男子 、帮助社区老人从诈骗分子手中挽回80万元损失 ,下水勇救跳江女子……这些都是南昌市红谷滩区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国才扎根社区工作六年多来 的难忘案例。

  “陈警官特别热心肠,经常在小区遇见,脸上总 是笑呵呵 的 ,让人心里很舒服。”“只要居民在群里咨询办理居住证、防诈骗等问题 ,他总是有问必答 ,非常好”……今年77岁的南昌丰和社区老人苏大妈和老伴儿笑着告诉记者 。

  陈国才2009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南昌公安系统工作,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个人三等功2次 ,荣获江西省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南昌市“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称号。2016年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负责辖内丰和社区和春晖社区两个社区的警务工作。

  这两个小区均属于南昌红谷滩城区的老小区 ,人员复杂 ,流动性大。“刚开始接手社区的警务工作时 ,让我备感压力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从什么环节上来抓警务工作,陈国才经常加班加点查询资料 ,并向优秀的老社区民警学习请教。

  陈国才在社区开展警民恳谈会。(资料图) 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供图

  为了更好 的服务民众 ,陈国才一家一户上门走访 ,了解情况 ,同时摸排辖区治安不稳定因素。大到查找隐藏的案件线索 ,小到辖区居民的修锁 、用水用电,他都会一一排查过问。

  “老百姓 的小事就是我们 的大事”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陈国才的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辖区居民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 ,但他却把老百姓 的这些“小”事看得很“大” 。在他看来 ,聊天可以拉近警民关系,还可以发现不少居民之间潜藏的矛盾。

  近年来 ,电信诈骗案件多发 ,陈国才负责的辖区中 ,外来人口数量较多,老年人居多。为进一步防范此类诈骗案件增多 ,陈国才白天进写字楼宣讲反诈骗知识 ,晚上入户走访并发动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利用小喇叭、宣传画 、LED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在辖区进行无死角宣传 ,并组建居民微信群 ,不时发送各种反诈小贴士 。

  在陈国才 的努力下,他所管辖的区域内诈骗类发案率在所在的单位也是最低。2020年8月至今,陈国才走进所管辖区宣传反诈骗活动两万余次,成功劝阻诈骗行为21起 ,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把居民当成家人 、朋友 ,真正去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纠纷,他们也会把你当家人,这个距离感觉一下子就近了 。”谈及从事社区民警以来的最大感触,陈国才如是说 。(完)

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 :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 陈晓云 摄

  (新春走基层)在种植大棚里许愿的农民 :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中新网赤峰1月10日电 题:在种植大棚里许愿 的农民 :给好日子再添把火

  作者 李爱平 陈晓云 王丽娜

  “来年要承包一个大棚,给好日子再添把火。”60岁的郝树军将新年的愿望许给了他家乡的特产--食用菌。

  郝树军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的农民,1月10日,在大棚里干活的他感叹 ,当地很多村民都通过食用菌种植过上了好日子 。

  资料显示 ,目前林西县官地镇已被官方打造成了食用菌产业园区 ,当地村民每年不仅在土地上能拿到租金 ,如果承包大棚还可以有另外 的收入。

  郝树军属于闲不下来的村民 ,他不甘心只拿土地上的租金,决定2023年承包一个食用菌大棚来提高自己 的收入。

  郝树军透露,当地农民以前不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是在家种地靠天吃饭 ,自从有了食用菌产业园区,临近几个村 的村民都来打工 ,年纪大的一天也能挣七八十元 ,大家别提多高兴了。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陈晓云摄

  而当地村民刘国荣将自己 的新年愿望寄托在了蔬菜种植上 。

  在官地镇两棵树村的产业园区内 ,刘国荣这几天还在忙碌着,10日上午 ,他们一家正在大棚里忙着栽西红柿秧苗 。

  他抹了抹脸上 的汗水说:“这些秧苗都是刚送来 的,趁新鲜劲儿没过赶紧栽 ,栽完了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啦。”

  刘国荣表示 ,作为返乡农民,这几年通过蔬菜种植,早已脱贫致富 ,住上了新房子 ,还买了一辆代步的汽车 。2023年 的目标就 是一个棚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

  在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的还有当地村民刘福琴 。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在大棚里干活(资料图) 。 陈晓云摄

  这 是一名依靠种植芦笋发家致富的农民,受访时表示 ,“一开始村里号召大家种芦笋 的时候,都怕亏本 ,谁也不敢轻易尝试 ,后来村两委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帐,大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参与。”

  “谁能想到当初不看好的反季芦笋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 ,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成为了我们增收致富的好抓手 。”刘福琴说,自己已种植芦笋3年 ,每年每个棚都能收入3万元左右 ,2023年 的愿望是种植的芦笋能与北京、浙江等地区客户签收购协议 。”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种植大棚里许下新年愿望 的这些村民 ,正在用勤劳 的双手,书写着“农”墨重彩 的幸福人生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