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500平台
500平台1977-03-18

人民网评:发挥组织作用 ,确保农村地区疫情平稳过峰******

  农村 、社区是疫情防控 的一道重要关口 ,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 。日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 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实际 ,进一步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年春节日益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 ,由此带来 的疫情传播风险随之加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 的时候 。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 ,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 ,形成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和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健康服务工作 的强大合力 ,尤为重要 ,也格外紧迫。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高效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推进农村地区疫情平稳压峰过峰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

  在基层疫情防控体系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关键位置。一方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整合资源 的优势,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包括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农村党员等在内 的党员干部冲在一线 ,与群众离得最近, 是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的重要力量。关键时刻显担当 。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仅要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 的“主心骨” ,更要在守土有责 、统筹协调中能打硬仗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 ,农村基层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等唯有迅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农村地区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确保农村地区平稳过峰。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并不是简单地向下“压担子”,而 是依托于“上下联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 。这就要求“五级书记”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 ,落实省负总责 、市抓调度 、县乡村抓落实的要求 ,切实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尤其是乡镇、村这一级 ,要重点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 ,协同做好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疫苗接种 、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监测 、感染者居家治疗照护、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级级做好工作,才能为农村地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应该看到 ,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 、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必须抓紧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的短板 。针对农村重点人群,实行建档立卡 、精准筛查,建立重点人群包人包户联系人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动态监测跟踪其健康状况 。针对医疗物资需求 ,加强供需对接 ,加快药品配送,优先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 的药品 、防疫物资配备充足 。用好网格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 ,把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动员起来,坚决打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

  疫情终将过去 ,曙光就在前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既重要又紧迫 ,各地区各部门要注重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确保群众反映 的问题能尽快妥善解决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共同维护好农村地区健康有序 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祥和 的新春佳节 。(仲田)

500平台

想去三 、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社会蓝皮书 :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想去三 、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 ,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 ,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 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 、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 ,但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 、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 ?对于超千万的毕业生群体来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一、二线城市仍 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正在准备参加当地的教师招聘 。她说:“肯定还 是想优先考一、二线城市 。如果没考上 ,考离家近 的三 、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 ,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 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 的长短期收益差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 ,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 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 的回旋余地更大 。毕业生到三、四线城市求职 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 、制约长期发展空间 的局限性。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 的长短期利弊,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魏国学坦言。

  虽然,在三 、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但蓝皮书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 ,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 的非省会城市 的占比39.27% ,合计超过70%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

  魏国学分析,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 ,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 ,加剧了已然激烈 的竞争。因此,当毕业生觉得长远 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 的损失时 ,到三 、四线城市的意愿就会增强。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济南 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 ,在找工作 的这段日子里,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除非 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

  不愿离开家乡,是不 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

  “对毕业生而言 ,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 。”魏国学坦言,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 的城市工作 ,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还需重构社会网络 ,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 ,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 ,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 ,远走他乡工作肯定 是个亏本的决策 ,理性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的难度非常大,主观性很强 ,部分结论甚至 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是一种理性行为。”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在这些报告中,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 ,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的趋势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 ,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 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 、四线城市就业 的趋势 。2018年 ,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 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 、四线城市 。”魏国学分析 ,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 ,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 的速度同步趋缓 ,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 ,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但发展速度较快,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 的影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 、四线城市 的新就业岗位,毕业生薪资、机遇、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 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 ,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而 是多次博弈 。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 ,工作转换频率更快 ,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四线城市就业 ,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鲁山青)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